一場重大礦難事故正讓全球第二大銅礦陷入停產,重大事故并由此引發了全球金屬市場的全球強烈震動。
9月24日,銅礦停產北京配资美國礦業巨頭礦業巨頭Freeport-McMoRan(FCX)發表聲明宣布,街交其供應合同進入“不可抗力”狀態。先買入而這一突發事件被華爾街迅速定性為“黑天鵝事件”,然后點燃了市場對銅供應長期短缺的再問憂慮,并推動銅價大幅飆升。問題
華爾街見聞寫道,重大事故事件的全球核心是Freeport位于印尼的Grasberg礦山。該公司確認,銅礦停產9月8日發生的街交北京配资一場大規模泥石流事故已造成兩名工人死亡,另有五人失蹤。先買入作為應對,然后公司已全面暫停該礦區的再問生產活動,并啟動了不可抗力條款,該條款允許生產商在遭遇不可預見的災難時暫停履行供應合同。
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。消息傳出后,紐約商品交易所(COMEX)的銅期貨價格上漲近4%,報4.825美元/磅。Freeport的股價在盤前交易中重挫,而其競爭對手如嘉能可和Boliden等銅業公司的股價則應聲上漲。
丹麥盛寶銀行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對此評論道:“交易員們先買入,然后再問問題”,精準地描繪了市場在供應恐慌下的本能反應。
高盛:“黑天鵝”來襲,供應缺口或達數十萬噸
高盛的大宗商品團隊將此次Grasberg礦山的停產稱為一次“黑天鵝事件”。
該行分析師James McGeoch指出,此次停產的影響是巨大的,預計Grasberg礦區受影響的部分在第四季度銷售額將“微不足道”,而全面恢復生產可能要等到2027年。
他預計,未來12至15個月內,市場將因此損失50萬噸銅供應,并可能進一步損失100至200萬噸。他形容這一沖擊相當于“Cobre、Komao和Los Bronces三大銅礦同時停產”。
“銅價必須因此上漲。需求的變化是線性的,而供應的變化是指數級的。”
James McGeoch還強調,雖然Grasberg是全球第二大銅礦,但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金礦。盡管該公司僅持有該礦48.76%的股份,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財務沖擊,但對全球市場而言,影響不容小覷。
據彭博行業研究金屬與礦業全球主管Grant Sporre的數據,在中斷發生前,Grasberg礦今年的產量約占全球銅礦總供應量的3.2%。對于Freeport自身而言,該礦的份量更重,貢獻了公司近30%的銅產量和70%的黃金產量。
供應沖擊的連鎖反應
高盛另一位分析師Adam Gillard的分析進一步揭示了其連鎖反應。他認為,盡管今年實際的產量損失可能在15萬噸左右,小于最初的新聞頭條數字,但這將對上海期貨交易所(SHFE)和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造成“不成比例的顯著影響”。
其邏輯在于,由于關稅相關因素,全球銅市場的過剩庫存目前主要被“困在”美國。這意味著,當印尼的供應突然中斷時,倫敦和上海的買家將更難找到替代來源。Gillard預計,亞洲的LME庫存將因此減少,LME的價差將保持緊張。
而此次Grasberg的停產更是放大了全球銅市場的脆弱性。就在此次事故之前,哈德貝礦產公司(Hudbay Minerals)也披露,由于持續的政治抗議,其位于秘魯的Constancia礦場的一家選礦廠已暫停運營。
兩大頂級銅礦同時出現問題,加劇了市場的緊張情緒。
2026年銅金產量或驟降35%
此次停產的影響遠非短期。Freeport發布的初步評估顯示,公司已下調第三季度銅和黃金銷售指引,分別較2025年7月的預期降低4%和6%。
同時,公司預計2026年的銅和黃金產量可能較此前的估算驟降約35%。
更關鍵的是,公司預計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復到事故前的生產水平,這為依賴銅的全球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等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漫長的恢復期
根據Freeport披露的信息,約80萬公噸的濕潤物質突然涌入Grasberg的地下礦井,其規模在公司數十年的開采歷史中“史無前例”。
事故不僅發生在GBC礦區的“PB1C”生產區塊,還損壞了支持其他生產區域所需的基礎設施,包括鐵路、礦石溜槽和電力系統。
公司已制定了詳細的恢復時間表,但前景并不樂觀。
Freeport預計,未受影響的礦區最快也要到2025年第四季度中期才能重啟,而Grasberg礦山將從2026年上半年開始分階段恢復。
Natixis銀行分析師Bernard Dahdah表示,“如此規模的事故在Freeport的歷史上聞所未聞”,凸顯了事件的嚴重性。基于這一時間表,公司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的銅和黃金銷售將“微乎其微”。








知名基金經理集中入場 公募參與定增熱度再起
中金:Rubin或推動微通道液冷技術應用 液冷通脹邏輯再強化
香港金管局:當前沒有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在香港發行
中國銀河證券:煤價存上漲預期 將進一步對水泥價格形成支撐
2025年全國國慶文化和旅游消費月活動啟動 發放超4.8億元消費補貼